編者按:
國之交在于民相親,民相親在于心相通。2023年是“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十周年,北京市外辦聯合北京廣播電視臺,共同制作推出全國首部地方民間外交專題片《北京民間交往風采錄》,從北京“長城友誼獎”獲得者、在京留學生、志愿者、公益組織等參與者、親歷者的視角,講述北京民間外交工作服務國家總體外交的故事、促進中外民心相通的故事和助力首都高質量發展的故事。
架設友誼和互助的橋梁,增進不同文明的交流互鑒。讓我們一起走近這些北京民間外交的正能量、暖色調故事。
文明互鑒 民心相通
國之交在于民相親,民相親在于心相通。北京積極踐行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全球文明倡議”,充分調動在京高校、企業和友好人士等各類民間主體積極性,推動國際劇院、藝術節等合作機制發展,深化文化旅游、科技教育、綠色發展等領域民間合作,促進中外民心相通。
“文明在交流中融合,在融合中進步”?!伴L城友誼獎”是北京市授予在京外籍人士的最高榮譽,不僅是普及和深化北京與世界各國人民了解和交流的橋梁和紐帶,而且也是促進北京與其它國家地區在經濟、文化等各領域相互合作、交流與發展的有效途徑,已經有來自近30個國家的200多位外籍人士獲此殊榮。2016年“長城友誼獎”獲得者、國家大劇院首席指揮,音樂藝術總監呂嘉多年來一直致力于國際間藝術合作與交流,為促進中國與世界友好關系持續貢獻力量。呂嘉執棒的國家大劇院是北京的文化地標,是國家文化的“金名片”,擔負著與國際舞臺互通交流、與世界各國文明互鑒的重任,為世界觀眾展現一個歷史悠久、傳統深厚、更加開放自信的中國形象。一位位像呂嘉一樣的“長城友誼獎”獲得者投身于北京的發展建設,致力于中外交流,充分發揮橋梁紐帶作用,推動深化北京乃至中國與世界各地的交往合作。
在京高校積極響應“一帶一路”倡議和全球文明倡議,持續優化留學環境,打造“留學北京”品牌,把留學生作為文化傳播的使者,架起合作橋梁。目前有來自184個國家和地區的留學生在京求學,分布在90余所高校和科研機構。這些高校和科研機構不僅為外國青年學子和人才提供具有國際競爭優勢的留學教育,還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引導留學生們投身友好事業。留學生林美芬,原本是馬來西亞國家劇院的一名演員,在舞臺上,她曾多次飾演馬來西亞民間傳說中和親馬六甲的明朝公主漢麗寶,并成為首位獲得馬來西亞國家文化與藝術局“劇場青年才俊獎”的華裔演員。北京,給了林美芬一個嶄新的舞臺,而林美芬也希望能向世界講述中國的故事。懷揣夢想來到的北京的留學生們,就像林美芬一樣,被中國發展成就和古都的魅力深深吸引,主動當好友誼的使者,搭建中外合作的橋梁。
北京市企業積極履行海外社會責任,通過承建民生基礎設施、培訓當地員工、開展公益活動等方式,參與當地社區建設、改善民生福祉,系緊民心相通的紐帶。2018年,北京建工在位于坦桑尼亞東北部的阿魯沙市進行“新污水管網擴建項目”,極大地促進了當地經濟社會發展和人居環境改善。新污水管網擴建項目履行責任成果入選了《2023“百企千村”中國在非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經典案例》,是北京市屬企業唯一入選案例。許多當地建筑工人與北京建工已經合作多年。當地員工巴拉克已經在北京建工工作了15個年頭,剛來到工地時,他只是一個什么都不會的壯工,如今已經是當地建筑領域的專業能手。阿魯沙項目是當地最大的市政建設項目,也是重要的民生保障工程,民眾受益面廣,當地員工占到了95%以上,極大地解決了當地的貧困問題。
放眼全球,凡是危難之地,都有北京社會組織的身影。他們以實現人類共同福祉為價值追求,在多個國家開展民生扶持和應急救援,一個個暖心故事,匯聚成民心相通的交響曲,詮釋著“唯以心相交,方能成其久遠”的理念,以實際行動踐行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北京平瀾公益基金會成立于2018年,致力于發展成為應對全球人道危機、環境危機的具有創新性動力的國際公益組織。曾派救援隊伍參與泰國洞穴救援,成功營救被困的泰國少年足球隊員?;饡€在柬埔寨開展了公益排雷項目和節能小爐灶公益項目,極大地提升了當地民眾的福祉。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為世界人民走向攜手同心共護家園、共享繁榮的美好未來貢獻中國方案。十年來,北京以大國首都真心交往的暖暖情誼,不斷拉緊友誼紐帶,鋪文明互鑒之路,架民心相通之橋,譜和合共生華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