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今年1月1日,《北京市國際交往語言環境建設條例》正式施行,為全市依法推進國際交往語言環境建設提供了有力依據。全市各區、各行業主管部門嚴格按照《條例》要求,有序推進落實,取得積極成效。
為慶祝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北京外事”特推出“實施《北京市國際交往語言環境建設條例》”專題,集中展示北京國際交往語言環境建設工作進展和成效,服務北京推進國際交往中心功能建設。
懷柔區以規范外語標識為主要抓手,多措并舉,積極推動《北京市國際交往語言環境建設條例》落地落實,持續優化國際交往語言環境,提升國際化服務水平。
一是理順機制,明確職責。將實施《條例》,優化區域國際交往語言環境工作納入區年度外事工作要點統籌推動,結合實際明確各單位年度工作目標和任務分工,理順工作機制,形成工作合力,推動各項任務落地落實。
二是分類施策,動態管理。對雁棲湖國際會都、懷柔科學城等新建國家級重點設施,堅持靠前服務、主動做好外語標識前置審核。對慕田峪長城、青春萬達廣場等既有重要場所,加強日常核查,做好外語標識動態管理,提升外語便利化服務水平。
三是摸清底數,建立臺賬。完成全區外語標識摸排,建立外語標識臺賬,共收錄外語標識2.4萬余條,每條標識均包含中文內容、英文譯寫、具體位置、標牌歸屬、電子照片、整改情況等信息,為規范管理、動態更新奠定基礎。
四是加強配合,聯合執法。區外辦會同城管執法、商務、文旅等部門,對區內7家重點場所開展聯合執法檢查,重點突出對文旅、商業、金融等場所升級改造中新增標識的核查,共核查標識788塊。
區外事、城管執法、文旅部門聯合開展外語標識核查
五是問題導向,抓好整改。掛賬督辦全市監測評估反饋的24條不規范外語標識,全部完成整改。盯緊抓牢區相關部門上一年度動態核查發現的160條不規范外語標識,建立清單,逐一銷號。對年內動態核查中新發現的41條不規范外語標識限期整改。
六是緊貼防疫需求,服務外籍人士。在入境隔離點提供英語和日語翻譯,方便外籍人士及時了解相關防疫政策和措施,累計服務400余人。主動對接,為區內外籍人士了解核酸檢測、疫苗接種等信息提供語言服務。
志愿者為外籍人士接種疫苗提供語言服務
七是加強宣傳引導,促進《條例》實施。向區內各行業主管部門、鎮鄉街道等30多家單位發放《北京市國際交往語言環境建設條例》、《公共場所中文標識英文譯寫規范》等材料,組織開展學習培訓。走訪重點商業和文旅場所,宣傳解讀《條例》,強化外語標識規范設置的法治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