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推進國際交往中心功能建設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交給北京的光榮使命。近年來,全市各區認真落實市委總體部署,結合各自區位優勢和資源稟賦,齊抓共建,積極推進國際交往中心功能建設各項工作,成就顯著,成果喜人。
為慶祝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北京外事”特推出“各區推進國際交往中心功能建設亮點紛呈”系列,集中展示各區工作進展與成效,承前啟后,繼往開來,更加奮發有為地推動新時代首都發展!
西城區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聚焦服務黨和國家盛事要事,展現古都之美和國家形象,奮力開創國際交往中心功能建設新局面。
一、統籌資源優勢,提升國際交往服務能力
成立國際交往中心功能建設領導小組,完成《西城區服務首都國際交往中心功能空間規劃》,開展“西城區中軸線沿線國際交往空間”研究,編制《西城區“十四五”時期加強國際交往中心功能建設規劃》。
積極服務國家總體外交。出臺《西城區重大國際活動服務保障工作聯席會議制度》,建立健全“1+15+N”常態化服務保障機制。高質量完成“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2022年北京冬奧會和冬殘奧會等重大國際活動服務保障工作。
積極打造資源供給平臺。以城市有機更新、中軸線申遺保護、“博物館之城”建設為契機,培育打造海清苑等一批外交外事活動場地。完成中南海周邊西安門大街整治提升項目、長安街西城段南北縱深一公里環境提升設計等,有序梳理文旅、商業、科技、教育等各類涉外接待資源,充實優化對外參訪項目庫。
積極開展友城交流。與四大洲20個國家的24個城市(區)建立友好關系。以友城為主渠道,打造政企協同、官民互促的立體化交流合作平臺。舉辦西城區與東京都中野區結好35周年線上慶?;顒?,“云”上簽署友好合作備忘錄;與白俄羅斯明斯克市列寧區開展線上企業推介會,充分釋放經貿領域合作潛能;與東京開展友城書法、花藝等線上交流活動。組織召開國際友城座談會,加強研究謀劃,為西城區高質量發展擴大國際友城“朋友圈”。
培育打造國際文化旅游活動品牌。舉辦什剎海文化旅游節、中國國際芭蕾演出季、中國國際合唱節、老舍戲劇節、“白塔夜話”和“十月文學月”等活動。持續提升“兩展一節”品牌影響力,培育推出主題博物館體驗精品線路。
二、發揮平臺優勢,吸引國際高端要素集聚
做優國家級對外開放平臺。高水平舉辦金融街論壇、全球金融科技峰會,推動金融和科技深度融合。
全面參與國家金融業擴大開放與北京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2021年新設外商投資企業42家。高標準做好北京證券交易所的綜合服務和配套保障。聚焦金融、科技等重點領域,與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中國投資促進辦事處、世界知識產權組織中國辦事處等國際組織開展合作。
服務海外人才引進。設立外國人來華工作許可受理點,開通外國人來華許可、居留許可“一窗受理、兩證連辦”業務,為國際人才創新創業和工作生活提供全方位、全流程、高品質服務保障。
三、營造國際一流營商環境,服務區域開放發展
貫徹落實營商環境5.0各項改革任務,為跨國公司落戶提供便利化登記注冊服務。強化國際性平臺作用,加大項目引進和政策支持力度,發布金科十條2.0版。
創新開展“外事服務包,助企海外行”系列活動,將APEC商務旅行卡工作、外國人來華簽證邀請函工作和領事保護工作等鏈接融合,為企業提供“套餐式服務”,優化出入境業務管理系統,上門宣傳解讀政策、介紹辦事流程。
國際化公共服務水平持續提高。落實《北京市國際交往語言環境建設條例》,連續舉辦四屆金融街外語風采匯演,形成市民講外語品牌效應。著力提升國際教育服務水平,積極組織和參與教育對外交流活動。大力加強國際醫療部建設,強化國際化醫療健康服務供給和涉外服務水平。
(圖片來源:北京外辦,西城區外辦,北京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