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今年是中國共青團成立100周年。市外辦黨組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建團100周年慶祝大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開展“展青春風采 譜外事華章”青年干部崗位技能競賽系列活動,激勵引導全辦團員、青年在推進國際交往中心功能建設偉大事業中成長成才。在“主題寫作”比賽中獲獎的多篇作品被《北京青年工作研究》采用刊發?!氨本┩馐隆碧卮宿D載,鼓勵青年干部立足本職,積極謀事干事成事,以實際行動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本期轉載歐非處夏曉露撰寫的《北京市人文領域友城青年合作發展路徑探析》。
北京市人文領域友城青年合作發展路徑探析
黨的十八大以來,北京立足全球視野、國家站位、首都定位、首善標準,根據黨中央提出的高水平對外開放戰略部署,充分發揮北京的歷史和現實優勢,主動開拓創新,充分利用友城渠道推動開展各種形式的青年人文交流活動,靈活生動講好具有北京特色的中國故事,更好展示最新、最美、最好的北京。
近年來,在我市各類人文領域友城合作項目中,青少年、婦女兒童、民營企業和民間組織頻繁活躍地參與其中,成為我市中外人文交流的生力軍,積極承擔起文化交流與傳播的任務。如“中日小大使”、“社會治理 青春先行”中外青年系列對話活動、“她的北京Her Beijing”主題對外傳播平臺等知名品牌活動,以多種形式長線培養兩國之間的“友誼使者”,既解決了公共外交中政府色彩過強的問題又克服了民間外交過于松散自發的不足。以團市委、市政府外辦等單位共同主辦的“未來領袖 青春使者”國際青年夏令營為例,自2014年起至今已開展6屆,來自60多個國家的千余名青年參與其中,培養了一批未來中外人文交流領域知華、友華力量。通過組織中外大學生共同開展課題研究、社會實踐等形式,鼓勵其走出校園,走進中國社會,引導各國青年深入了解中國歷史文化、全面感知中國現代化建設成果,贏得了各國青年的廣泛好評。
當前,我市中外青年人文交流合作已進入全面提質升級的新階段。2017年7月,習近平總書記主持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會議審議通過了《關于加強和改進中外人文交流工作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兑庖姟分赋?,“加強和改進中外人文交流工作要以服務國家改革發展和對外戰略為根本,以促進中外民心相通和文明互鑒為宗旨,創新高級別人文交流機制,改革各領域人文交流內容、形式、工作機制,將人文交流與合作理念融入對外交往各個領域?!币浴兑庖姟窞橹敢?,推動我市人文領域友城青年合作可從以下3個方面提高。
一、擔當作為,困中破局,堅持正確政治方向,服務國家改革發展和對外戰略
當前,國際形勢復雜多變,國際交流、人文交流均面臨嚴峻挑戰。借助友城平臺加強中外青年人文交流有利于增進中外“民心相通”,培育促進世界和平的青春力量。
一是要自覺擔負起服務國家總體外交的使命任務,始終保持政治底色,不斷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二是要堅決貫徹中央指示精神,主動擔當作為。外事無小事,中外青年人文交流活動更需始終胸懷“國之大者”,主動在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大棋局中找準切入點,善于將習近平外交思想和中國共產黨的故事有機融入到首都青年對外人文交流活動之中;三是要在中外青年人文交流活動的設計中,因地制宜、量體裁衣,設計好“一城一策”與“一國一策”,在不同文化融合交流中,以“潤物無聲”的方式講好故事,巧妙策劃涵養人脈。
二、創新形式,內外兼修,深入挖掘北京文化內涵,借助友城品牌有力塑造首都新形象
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全球發展倡議等,是我們黨為解決“時代之問”提供的“中國方案”。針對當前全球疫情依然嚴峻、線下交流受阻的特殊時期,加強不同文化間的互鑒交流,既是國際社會的普遍期待。以我為主,兼收并蓄,我市青年中外人文交流活動應進一步厘清和明確“跟誰講、講什么、怎么講”三個問題,系統性練好內功,保證“北京特色”和“中國水準”,從而進一步提高講好中國故事的能力。
“跟誰講”,就是要分清受眾,因地制宜地講。從活動整體策劃開始就要充分考慮跨文化傳播的特殊性,在尊重差異的基礎上因勢利導,采用貼近不同區域、不同國家、不同群體青年受眾的精準傳播方式,推進中國故事和中國聲音的全球化表達、區域化表達、分眾化表達,增強青年人文交流活動的親和力和實效性。
“講什么”,就是要創新表達,注重效果地講。從內容創新上看,活動的設計與籌備應深度聚焦首都高質量發展、高水平開放、高科技亮點,積極考慮用更具時代感的方式在友城舞臺上展示出大國首都的朝氣與底蘊。從形式創新上講,對外青年人文交流活動應主動探索友城交流與北京“文化+”融合發展戰略相結合,深入研究基于大數據、區塊鏈、人工智能等技術的形式創新。在繼續深耕“未來領袖 青春使者”國際青年夏令營、“中日小大使”等較成熟的品牌活動基礎上,打造一批“耳目一新”“與時俱進”“喜聞樂見”的新品牌。
“怎么講”,就是要全方位多角度,綜合立體地講。講好中國故事,展示真實生動全面的中國,要求我們在開展青年友城品牌活動時,加強國際傳播意識,掌握國際傳播規律,提高傳播藝術。隨著時代發展,及時應對媒體發展新趨勢,視情將融媒體直播、微視頻、Youtube視頻、H5圖文等多種形式植入對外傳播中,適當邀請“網絡紅人”、“絲路大V”、“油管博主”等善于做新媒體傳播的友我力量親身參與我市對外青年人文交流活動,引導各界多元主體共同參與、齊心協力壯大輿論聲勢,生動講述中國故事,讓外國受眾更易于接受、理解和喜愛。
三、提質增效,久久為功,科學評估探索長效機制促進青年民心相通
加強和改進首都對外青年人文交流工作,研究完善科學效果評估體系是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真抓實干,蹄疾步穩,務求實效”的必然要求和必要舉措。只有對我市青年對外人文交流活動進行科學的效果評估并加以改進,才有利于實現活動預期目標、清晰認識現狀,為進一步提高活動水準、優化政府開支提供支撐。
首先要研究建立科學衡量交流效果的績效評價體系。參考借鑒美國項目評估定級工具(Program Assessment Rating Tool, PART)標準等學界較為認可的科學評估模型,本文初步提出我市人文領域友城合作項目效果評價模型,對活動目標(20%)、戰略規劃及活動計劃(10%)、活動管理及活動輸入維度(20%)、活動結果及影響(50%)等設置相應權重(見圖1),突出“結果導向”,克服人文交流效果的“不可量性”,從而為活動組織者修正提高活動質量提供科學依據。
我市人文領域友城青年合作項目效果評價模型
在數字媒體時代,用戶心理、行動等層面效果難以準確深入考量。因此,應針對不同場景、傳播目標、效果層次制定更為有效可行、通行的、基于多元主體的人文領域友城青年合作項目效果評估體系,并隨著時代步伐的推進不斷進行修訂。同時加強各活動主體之間的協同協作,發揮各子系統的功能以避免資源重復投入,以協同視角評估多元主體在對外文化活動中的協同效果?;顒咏M織者應提高數據敏銳度,在活動前、中、后期,以適度合理方式開展有針對性的受眾訪談,研究利用大數據、輿情監測等手段,及時收集整理活動受眾社交媒體等各類線下線上數據信息,對基于各主體的活動效果進行綜合評估。
當前,我國已前所未有地走進世界舞臺中央,在國際上的話語權、影響力與日俱增。作為大國首都,不管是配合國家總體外交、黨的對外工作還是服務首都“四個中心”功能建設,友城渠道賦能首都青年對外人文交流已成為常態。中華文明的風勢從未寂滅,中國文化的航船從未擱淺。展望未來,國際人文交流的大勢不可抵擋,北京將馳而不息完善首都青年對外人文交流布局,引聚高端要素創新交流機制,將人文交流理念貫徹到首都對外交往的各個領域,彰顯中國氣派、首都特色,為中外青年民心相通和文明互鑒注入新內涵和新活力!
(作者:夏曉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