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5日,2020年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建筑服務專題品牌企業行”活動舉辦,國家游泳中心場館、國家會議中心在建二期項目、國家速滑館等先后亮相,生動展現了智能制造和現代信息技術在建筑領域的運用,及其帶來的“亮眼”改變。
水立方可20天實現“水冰轉換”
國家游泳中心“水立方”比賽大廳目前呈現的是標準泳池,為服務北京2022年冬奧會冰壺賽事,國家游泳中心將從市民熟悉的泳池變成冰面。去年底,國家游泳中心初次完成了“奧運標準”冰面的制冰工作,“冰立方”首次亮相于世人面前,成功舉辦了中國青少年冰壺公開賽。國家游泳中心成為 “水冰雙向利用”、綜合利用和持久利用最有代表性的“雙奧場館”。
據悉,中建一局運用現代信息科技,僅用20天時間即可完成“水立方”變身“冰立方”的場館改造。從泳池變身冰場,搭建轉換結構是改造的首要難題。中建一局“冰立方”項目應用BIM技術,搭建起由2600根薄壁H型鋼和1570塊輕質混凝土預制板組成的轉換結構,為冰場架體的鋼梁和混凝土預制板都編輯了數字身份,在轉換施工中精準有效地將每個構件復位。
國家會議中心二期工程施工周期縮短7個月
國家會議中心二期工程目前還處于建設中,未來它將作為2022年北京冬奧會主新聞中心和國際廣播中心投入使用。目前,國家會議中心二期工程總用鋼量達12.6萬噸的鋼結構還在施工中,預計到8月31日,工程主體結構將實現封頂。
國家會議中心二期是所有冬奧場館中建設最晚,也是建設體量最大的場館。因此建設難度系數大、工期也比較緊張。北京建工集團在建設中采用了多項智能制造技術。比如,選用鋰電有軌焊接機器人進行大截面厚板焊接作業,采用測量機器人進行人工無法實現的危險作業等。通過采用一系列的智能建造技術,將國家會議中心二期工程的施工周期,從38個月縮短至31個月,縮短了至少7個月。
亞洲最大的全冰面即將亮相
由北京城建集團負責的國家速滑館項目,備受關注的大冰面已經進入了冰板層的施工,1.2萬平方米亞洲最大的全冰面即將亮相。同時,機電管線和屋面安裝工作也正在進行。
國家速滑館屋頂吊頂部分由31道低輻射鏡面吸聲膜構成,呈現銀色的絲帶效果,具有吸聲和保溫的效果。場館的曲面幕墻外立面則由22根“冰絲帶”環繞,平均每條冰絲帶約622米長。外立面二層以上為天壇形曲面幕墻系統,使用的總玻璃數量為3360塊。為了實現波浪曲線的效果,每一塊玻璃都是私人定制,尺寸不盡相同。除了外形美觀之外,“冰絲帶”還可以通過程序呈現不同效果的燈光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