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2月23日下午,第16屆“長城友誼獎”頒獎儀式暨座談交流會在首鋼園舉行,15位來自經濟金融、科技教育、醫療衛生、文化體育等各領域的外籍人士獲此殊榮。
作為北京市授予在京外籍人士的唯一獎項和最高榮譽,北京市“長城友誼獎”至今已評選16屆,共有32個國家221位外籍人士獲獎。
他們都是誰?為北京做出了哪些杰出貢獻?他們怎么看北京,對北京的高質量發展有什么建議?快來和小編一起了解一下吧!
親身參與中國醫療衛生事業崛起進程
“科學家”“眼科醫生”“清華大學副教務長、醫學院主任”……加入清華大學的兩年多里,黃天蔭幾乎每天都在這多重角色中來回切換。
作為國際知名的視網膜專家和臨床科學家、新加坡國家科學院院士、美國國家醫學院外籍院士,數年前面對清華這份工作機會時,陳馮富珍教授曾向他提出一個問題:你想作為一個局外人旁觀中國醫療衛生事業的崛起,還是希望親自參與到這項事業中?
黃天蔭選擇了后者,“投身中國醫學教學和醫療衛生事業,是一個挑戰,更是一生中可能僅有的一次機會?!眱赡甓鄷r間里,他馬不停蹄工作?;谄錇榕囵B頂尖醫療人才、為推動北京醫學研究與健康科技新發展作出的積極貢獻,他被授予第16屆北京市“長城友誼獎”。
“中國經濟取得了巨大發展成就,但醫療衛生事業還有著進步空間。包括從以治病為中心向保障全生命周期健康的轉型、增強醫療健康體系的創新能力等方面,都需要進一步提升?!秉S天蔭希望把自己多年的國際醫學教學、科研和臨床經驗帶到中國。
他很慶幸在北京、在清華大學開啟自己的“新事業”,“北京科技創新資源豐富,世界上很少有城市能同時擁有兩所世界頂尖的綜合性大學,大量科研機構和科創企業也聚集在這里,可以真正孕育出具有突破性的科技創新成果?!?/p>
黃天蔭定期在清華長庚醫院坐診,他發現,中國社會人群的疾病與早前相比有很大不同,老齡化現象突出,老年疾病與慢病的治療管理與以往以“急診”為主的管理體系是不一樣的,“我們的醫療體系正承受巨大的壓力?!?/p>
面對這一挑戰,黃天蔭認為自己責無旁貸。他領銜將清華大學八年制醫學實驗班升級為“卓越醫師—科學家”項目,“醫學生既要接受完整的臨床訓練,又要具備科研能力,成為有人文情懷、國際化視野和創新潛能的多學科交叉的復合型醫學人才?!?/p>
“從更大視野來看,將學術體系與醫療體系融合在一起,實現醫教研三位一體,是醫療健康事業發展的重要方向?!秉S天蔭致力于推動建立起從基礎研究轉化到臨床應用相貫通的學術醫療健康體系,“醫師科學家在臨床中發現問題,在科研中解決問題,進而推動臨床治療方案持續創新?!?/p>
“清華大學具備實現跨學科交叉發展和高水平融合的基礎,我們理應在這一新醫學的探索中擔負起更大責任?!秉S天蔭一直都有一種使命感,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推動醫學教育及醫療系統創新,為中國輸出面向未來的醫學領軍人才,為中國乃至全球人民帶來更多健康福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