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國之交在于民相親,民相親在于心相通。2023年是“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十周年,北京市外辦聯合北京廣播電視臺,共同制作推出全國首部地方民間外交專題片《北京民間交往風采錄》,從北京“長城友誼獎”獲得者、在京留學生、志愿者、公益組織等參與者、親歷者的視角,講述北京民間外交工作服務國家總體外交的故事、促進中外民心相通的故事和助力首都高質量發展的故事。
架設友誼和互助的橋梁,增進不同文明的交流互鑒。讓我們一起走近這些北京民間外交的正能量、暖色調故事。
開放合作 共同發展
服務新時代首都發展,是北京民間外交的歷史使命。北京民間外交緊緊圍繞服務首都高質量發展這條主線,調動資源、拓寬渠道,搭建更多的對外交往、經貿交流和產業合作平臺,吸引國際人才參與北京建設,為北京率先實現中國式現代化創造良好環境和有利條件。
萬里為鄰,北京已經與51個國家的55個城市建立友好城市關系。隨著“一帶一路”合作不斷擴大和深化,北京依托友城渠道,建立多雙邊合作機制,推動務實合作,促進共同發展。在此框架下,北京市人民團體和在京高校發揮資源優勢,拓展渠道,對接需求,創新專業領域合作網絡。2017年,旅游院校聯盟成立以來,聯盟影響力不斷擴大。2023年9月,中國-中東歐旅游院校聯盟開展“鋼鐵友誼”工作坊,對塞爾維亞旅游從業人員進行線上培訓,促進中塞旅游行業的發展。
2023年11月,第十六屆中國-拉美企業家高峰會在國家會議中心成功舉辦,對推動新時代中拉關系行穩致遠和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具有積極意義。北京市貿促會圍繞北京市經濟社會發展和對外經貿合作,廣泛聯系海內外工商界,不斷擴大國際朋友圈,織密服務企業網,為推動北京市民間對外交往貢獻力量。
目前700多家全國性行業協會商會外事工作由北京市實行屬地化管理。如何引導各協會商會充分發揮資源和專業優勢,以民間身份積極有效開展對外交往,立足北京實現發展的新機遇,成為了北京民間外交的重要工作。北汽國際公司成立早期就成為了機電商會的會員單位,多年來一直與機電商會汽車分會保持著良好的業務溝通關系。北汽汽車作為中國汽車行業骨干力量、最早“走出去”的車企之一,搭乘“一帶一路”的東風,駛入出?!翱燔嚨馈?。中國機電產品進出口商會搭建對外高端平臺,拓展對外聯絡渠道,服務企業走出去,服務北京高質量發展。一批在京全國性行業協會商會發揮人才、渠道、平臺等優勢,深度融入北京高水平開放發展新格局。
北京民間外交也在產業園區里開花結果,以開放優環境、以開放促發展的北京中德產業園就是其中的佼佼者。這里是中德經濟技術合作先行示范區的主要承載地,已有奔馳、博世90等多家德資企業入駐發展,全年產值規模達到300億元人民幣,實現智能制造與高端服務融合發展,成為德企創新發展的理想之地。園區成立了中德智能制造產業協會等民間組織,協助北京中德產業園,發揮產業園國際化優勢,更多的集聚資源及力量,為園區企業提供全方位一站式服務,吸引優質企業。2023年11月,舉辦了以“聯合創新 融合發展”為主題的北京中德產業合作發展論壇,進一步提升了產業園知名度與影響力。
園區還舉辦了豐富多彩的中外文化交流活動,德國人珍妮和張鼎然夫婦創辦了中德文化交流機構,在產業園的支持下,他們為駐華德企搭建文化和商務交流的橋梁。中德產業園不斷穿針引線,對接新領域新合作,擴大產業園的朋友圈。北京中德產業園將被打造成中德經濟技術合作的示范園區,成為新時代北京對外開放的橋頭堡。
北京正全力以赴建設高水平人才高地。相關機構組織持續創新優化國際人才引進服務舉措,不斷擴大在京外籍人才民間交往,發揮這些“民間外交官”的影響力,吸引更多的外籍人才來京創業發展。在北京海外學人中心的支持下,馬赫的公司幫助在華外籍人才了解中國的政策和營商環境,感受在中國發展的廣闊前景和巨大潛力。通過舉辦“機會實驗室”和建立“國際校友人才聯盟”,馬赫為在京的外國留學生提供服務,發揮在京外籍人才創新創業動能。
為打造國際友人在京交流、聯誼和互學互助平臺,豐富他們的精神文化生活,優化外籍人才工作環境,北京環球英才交流促進會創建了“國際友人的北京之家”和“外國專家書屋”等平臺。持續建設“國際友人的北京之家”,增強國際人才的歸屬感、幸福感;打造“外國專家書屋”,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讓全球英才聚創北京,建設人才濟濟的首善之地。
北京民間外交積極發揮民間優勢,開展多領域、多渠道、多層次的對外交往活動,營造更友善、更親近、更認同的國際合作交流環境,不斷開創新局面、開辟新境界,為建設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首都篇章貢獻新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