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今年1月1日,《北京市國際交往語言環境建設條例》正式施行,為全市依法推進國際交往語言環境建設提供了有力依據。全市各區、各行業主管部門嚴格按照《條例》要求,有序推進落實,取得積極成效。
為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北京外事”特推出“實施《北京市國際交往語言環境建設條例》”專題,集中展示北京國際交往語言環境建設工作進展和成效,服務北京推進國際交往中心功能建設。
平谷區積極落實《北京市國際交往語言環境建設條例》,多措并舉,持續優化國際交往語言環境,推動重點區域國際交往中心功能建設水平進一步提升。
一、健全機制,強化考核
“逢立必審”。按照“誰設置、誰負責”原則,明確要求14家行業主管部門、18家鄉鎮街道對各自新增外語標識內容進行審核,提高管理質效。
動態管理。區外辦督促和指導5家重點外語標識設置單位動態更新外語標識臺賬1163條,分層次、分階段完成整改不規范外語標識107塊。
督查考核。將國際語言環境建設工作納入全區年度績效考核體系,并進行專項部署,明確8項年度任務,堅持每月督辦和專項推動,協調各部門密切配合,合力推進國際語言環境建設工作。
二、主動作為,優化服務
加強外語便利化服務。發布外文版疫情防控信息等資訊,為區內外籍人員核酸檢測、疫苗接種、子女就學等提供外語便利化服務,促進解決實際困難16次,提高外籍人員公共服務滿意度。
配備外語服務設施。區政務服務局、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等窗口服務部門增設外語標識304塊,設置外語辦事窗口21個,配備智能翻譯輔助設備5臺,進一步提高公共服務便利化。
開展聯合執法。區外事部門聯合行業主管部門、區城管執法局走訪重點旅游景區,檢查外語標識設置情況,指導企業完成不規范標識整改58塊。
三、宣傳培訓,提升能力
開展專題培訓。組織各行業主管部門和鄉鎮負責人開展國際語言環境建設專題培訓,邀請市外辦主管處室相關同志深入解讀《北京市國際交往語言環境建設條例》,夯實依法行政工作基礎。
定向宣傳引導。上門走訪重點旅游景區4次,定向宣傳國際交往語言環境建設的重要性,解讀《北京市國際交往語言環境建設條例》,加強外語標識規范設置的法治意識。
選拔外語人才。持續充實外語志愿人才庫,從全區干部隊伍中分層次選拔優秀外語人才29人、具有專業水平人才52人、一般外語服務保障人才505人,納入全區外語人才隊伍,組織開展專題培訓,夯實人才隊伍基礎。